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徒步网
《长城古镇~镇边城~笔架山~镇边城小环穿》
文:闲散旗人 图:徒友
25日一早我们一行18人在领队金乔的带领下踏上了“镇边城”之旅。
我是在24日一早才报的名,排在第18位,连续几天的热伤风直到23日晚才有所好转,其实爬长城是我的最爱,所以对于长城的活动一直比较关注。
徒步网发出的【活动出行通知】消息是这样写的:
8.25《CVA徒步长城系列50-01》 穿越历史-镇边城长城徒步!(凡报名参加长城系列活动3次以上的第4次可获得CVA长城特别纪念品,优秀参与者可获得长城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特别奖*)
其实最近随中国徒步网走过古北口蟠龙山长城、三界石长城、加上今天镇边城长城的队伍中有好几位。可能大家都认为今天就是第三次了,盼望着能够早日获得纪念品和荣誉证书。 不查不知道,原来“镇边城”竟是一座明代建立的边防古镇。话说明成祖当年以“天子守国门”为由迁都北京之后,为防御北方部族的的侵扰,在东起鸭绿江、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防线上设立了九座军镇,合称“九镇” 或者“九边”。而九镇中最重要也是最精锐的,是拱卫京畿地区的“蓟镇”。我们看到的这个“镇边城”,就是蓟镇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跟着金老师战前拉伸准备活动。
镇边旧城,横跨沟谷而建,结果山洪暴发,旧城首当其冲,终被废弃。今天我们看到的镇边城就是所谓的镇边新城。 镇边城,建于明万历年间。顾名思义,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。镇边城西南是巍峨秀挺的笔架山,笔架山最高峰1445米。山北属怀来,山南就是北京,可见当年镇戍边城扼守京畿的重要性。 镇边城城墙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砌成,围城坚固,城高4.2米(现高3米),为一石头城。
为迁就地形,东部城墙北偏西18度。城开东、南、北三门,三个城门都是对扇木门,南北城门原都有瓮城。北门内侧门券尚在,南门已经消失,仅存留三棵同年的老槐树。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砖拱城门,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“镇边城”三个大字(这块匾额原来在南城门,因南门被毁才移到这里)。城北门处原有一赑屃驮碑,记载建城年代事略。城南门处原有一牌坊,工艺精美,用料讲究。城西北角、西南角和东门正对的西城墙上有三个角楼。
出发………
提前进入了笔架山的步道,索性将错就错,上去再说。
笔架山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镇边城村西南,是河北与北京的界山,从村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南连绵高耸的山峰、山势犀利,峰耸直立。山峰如电望断眼球无算,山峰如剑切碎目光片片。这山看着是很恐怖的。
在山上一览镇边城村全貌。
在这里照过合影后兵分两路,我与另外四人随“大树”领队向笔架山进发。最终因为时间和不太清楚登顶的路线难易,在最后一座峰前六人小组选择了撤退。
笔架山海拔1200余米,镇边城海拔700余米,我们翻了几个山头,总上升下降应该有500余米。最近几次手机数据都是因为没有调好,而中途丢失,以今天的步数来看,大概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。
通往笔架山的路并不是很好走,一人多高的树条子把路遮挡的严严实实,稍不留意就会找不到路,而后一路上升,有三段路都是在悬崖边上行走,要不是那些茂密的树枝遮挡,一般人可能还真不敢过,就这样也是不自觉的将身子尽量的往山的一面倾斜。在快到山顶的树林中,好听的鸟叫声不绝于耳。虽然身体上感到很累,但心情依然非常愉悦。
这里一块突出的山石成了道具,大家争相在这里拍照留念。而突出的当然还是:CVA中国徒步网。
在村子上方的山上三棵高高耸立的松树。据在城门洞的老太太说:这些房子的主人都外出了。这些老房因多年无人维修,所以昔日的风光,而仅仅风骨依存。同时,风雨飘摇中,淡去当年的风采而徒留斑驳残存。
看着这一段段石头墙,让人浮想联翩。当年的边防古镇,如今的老村, 那不变的老村和一如昨日的老城像是在述说千年的更迭。也有的老房修整的不错,看得出主人家小日子过的应该也很殷实。可能这里的哪间房就是在城边与我聊天的那个卖东西老太太家。她说:她有三个儿子,一个在昌平,一个在怀来,一个在村里,就是那个卖肉的,是她的儿子和孙子,是养猪的,自己的老伴走了好几年了。
小环穿徒步活动结束,看看我们今天的徒步数据:
领队金老师说:今天的线路安排上未能全部按计划执行,过程中各位遇到了一点惊险和困难,感谢各位的理解和配合。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,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活动。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和鼓励。
大家则一致表示:感谢金主任和大树的辛勤付出,感谢身边的兄弟姐妹们的鼎力帮助。
说点什么吧..
注册登录